导语:美国《时代》杂志日前出版一期疫情专刊,中国外卖小哥高治晓登上期刊封面。高治晓说,自己一个普通人,能在疫情期间贡献一点力量,是最开心的事。以下为《时代》杂志的报道全文:
高治晓是北京的一名骑手。距他上次平平常常地走出家门,骑上电动车,一头扎进繁忙的都市,仿佛已有很长一段时间。新冠病毒疫情发生以来,高治晓每天早晨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再花20分钟对电动车和衣服进行全面消毒,防止病毒传播,然后才能开始工作。
中国大约有300万外卖骑手,他们的生活因为疫情而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随着大多数人因为疫情而宅家闭门不出,骑手们承担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对抗疫情,中国各地的办公室、学校和工厂暂停运营,很多餐厅也仅取消了堂食,仅提供“外带”服务。与之相反的是,宅在家中的人们开始网购从卫生纸到热面条等一切物品,然后靠美团的高治晓这群骑手,把商品送上门。
如果没有这群“冒险工作”的骑手,很多家庭可能会弹尽粮绝,病人也得不到救命的补给。”人们选择在网上订购水果和蔬菜,然后自己在家做饭,“高治晓告诉记者说,“所以我接的订单反而增加了。我送过的单子有一袋100磅的面粉、一袋大米、一桶油。”
以前,骑手可以直接从餐厅厨房取了外卖后直接送到客户家门口。但是在新的规定下,为了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骑手现在只能从商场外面和居民楼下的指定位置取餐送餐。
但是这样的措施也有行不通的时候,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也并不意味着骑手们随之变得冷漠。高治晓有一次帮一位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送胰岛素。他说,他先拿了她的药方,然后到医院取药,再把救命的胰岛素送回老人家里。
“把药给她后,我又留下来陪她说了会话,”他说,“因为我也来自单亲家庭,我知道孤寡老人此时此刻最需要什么。她说,她还没有吃饭,因为这阵子买菜不方便。所以我给她煮了一碗方便面,加了两个荷包蛋。最后,离开的时候顺手帮她把垃圾也带走。”
在疫情开始之前,外卖行业在中国已经是一个650亿美元的庞大市场,消费群体多达5亿人。美团每天平均有70万名骑手穿梭在全国各地城市。除了美团之外,其他外卖平台还有饿了吗和百度。
但是,配送服务只是中国庞大的电商网络的一个方面。新冠病毒疫情,更是催生了所谓的“隔离经济”。在某些城市,美团的在线杂货销售涨幅高达400%。在京东上,厨具、烘焙用品以及家庭健身器材等订单,都在大幅增长。
在巨大的压力下,中国的人工智能支持的物流网络展现出了惊人的适应能力,可以动态绕过封锁地区,重新规划运输路线,来避免灾难性的物资短缺。
“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私募股权投资人兼北京大学商务教授杰弗里·托森(Jeffery Towson)说,“人们低估了中国的学习曲线。数字互联和物流网络确实帮了大忙。”
只是,骑手仍然是这些网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鉴于新冠病毒导致的旅行限制,有人甚至帮回不了家的人上门照顾家中滞留的宠物。高治晓有一次给一位住院的新冠病毒患者送智能手机充电线,尽管大多数其他骑手因为担心传染而不愿接这个单子。他说,没有手机解闷,病人肯定会非常无聊。
李丰杰则做了更多。他也是美团的骑手,工作地点就在湖北武汉。1月23日,全城封锁后,他便意识到,城里的1100多人,可能会需要自己的服务。“我觉得自己责任重大,因为我手底下管着其他的骑手,他们有些仍然留在武汉工作,所以我必须帮助他们,”他说,“医生和护士也都来武汉帮忙,那我们这些骑手,至少应该和他们一起抗疫在前线。”
曾经骑手们因为在大街小巷横冲直撞而时常惹争议,如今他们表现出来的这份使命感着实令人敬佩。骑手们每一单的收入仅70美分,如果是到或被投诉,却要面临巨额罚款。
即便如此,工作高效且愿意接更多单子的骑手,收入也算得上可观——有时比刚毕业的IT行业员工收入还高一点。经历了这次的新冠病毒疫情,人们对骑手的态度也发生了好的变化。美团称,疫情之后,用户给骑手的小费比原来多了两倍。一位用户最近在微博上说:“困在家里出不去,让我倍感失落。但外边的骑手,又让我看到了一丝希望。”
国家对骑手的认可也没有落下。2月25日,中国人力资源和设备保障部正式将外卖骑手(与其他15个新职业)收录进“中国职业大典”,命名为“网约配送员”。这是自2015年以来,人社部第一次修订这份职业列表。同时这也意味着未来,骑手们可以享受更好的培训、工作条件、就业机会以及职业发展。
举动虽小,但意义不凡。“说实话,我每天也很担心,很害怕,”高治晓说,“如果我突然咳嗽或者觉得有点头晕,我就会立即想怀疑自己是不是感染了,因为我每天都接触那么多人。但是知道自己每天也在帮助很多人,我就觉得很满足了。”(木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