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朱啸虎:一个保守的投资人成为风投领域的“他者” 行业新闻

威尔德编辑 2020-4-2 78805

猎云网注:一个投资人的保守反而令其成为风险投资这块土地上的“他者”,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这真是刚刚过去的狂热年代留给我们最具现实主义感的、最好的故事。文章来源:投中网,作者:董力瀚,编辑:冉一方。

以“投资人的集体性自我”来审视朱啸虎,你会发现,他是个完全游离于此的“他者”。

直面他者,理解他者,悦纳他者是商业世界正向进化的必由路径,而寻找一个离经叛道的他者取得成功的逻辑,也是朱啸虎的故事的核心价值所在。

他者

其实朱啸虎上来就跟他表达了嘉许,但没得到回应。他登台揣的野心更大,演讲的时候,他用手和着语调、重音,节奏稳定地悬空拍打,犹如攥着把带刃的物件,说要联合所有嘉宾打场大仗,向大企业们赠送两千次AI面试服务,又说他是踏踏实实做研究、做产品的人,不能再让垃圾招聘产品在客户那里横行。可是这则宣言戛然而止,慷慨落地竟然无人响应,于是他脑门渗出几颗汗珠来,在灯下亮闪闪的。真是不稀奇,你说经商的,又有几个人拥有上综艺发表演说的才能呢。朱啸虎为他解围,说可以避开to B,把AI面试开放给大学生做就业培训,非常刚需,比做企服容易多了,他摇头,仍说要向朱总和投资人们sell那款产品。嘉宾齐齐灭了灯,他还是咬紧B端不松口,朱啸虎说没事,创业者就是要有这股劲,他们不投,我来投,他鞠躬,说谢谢朱总,谢谢朱总,朱啸虎说没关系,可以to B、to C一起做,来,留个微信。

你看,这就是经典的朱啸虎式表达,敏捷,直接又固执,主动留微信这招数你也在他投资张旭豪的故事里听过。如果再放些耐心在他身上,不难发现,此人奉献善意的时刻也真不少,与坊间流传的那张黑、冷、硬的脸谱相去甚远。两年前,我在某个包间遇到朱啸虎,他像一架发条拧满的意见机器,担负着整场的表态职责,面对不断抛来的各种“怎么看”,他眯缝着眼,四平八稳地分发结论,说企服项目看了很多,说AI确实在投,说某小程序不看好,产品逻辑劣币驱逐良币……筷子碗碟则在桌上撂着没动。乃至到论坛上,节目里,他也会不厌烦地予人解答喜欢哪种创业者,如何投到独角兽,下个风口在哪里。就投资人这份职业讲,时间算稀缺资源,他也常告诉别人要少花时间在平庸的项目上,可又偏偏乐于耗费如此多的精力去参与这种又低效、又模糊的问题讨论。

假设媒体能视为公器,那么商业舆论就是与经济起落密切相关的周期性资源,所以你能看到,企业家和投资人在主舞台也有窗口期。朱啸虎的本事在于,数年间他能够穿越好几个波段站在台中央,如果我具备合格的统计和绘画的才能,想必能描出一张质地均匀又高密度的“Allen Zhu show up”热图,而这种结论是有迹可循的——他坦承会试图研究并捕捉风口变化,他与滴滴、饿了么、ofo等烜赫一时的名字紧密相关,他在社交媒体上与中国最具权势的企业家抬杠拌嘴,甚至在其宣称从未涉猎的领域,也能用“鄙视区块链”推为一时一地之盛事,简直令人匪夷所思。朱啸虎总能出现在商业流量的入口处,再加上风险投资的买方身份,让其成为市场上所有人都绕不开的名字,他反复周旋于复杂的多方博弈并总能全身而退,因此愈发被视作一位拥有充足掌控力、带有光环的缔造者。

做投资时兴讲明得失知进退,风头占尽了就要祛魅,朱啸虎的办法是偶尔开“炮”之余,更多使用投资人的集体性话术。比如讲立场,他会说资本不是万能的,定胜负要靠创业者;论策略,一套3S原则讲了十几年,所谓大市场可扩张可防守;谈洞见,他有时说投资人最怕没有需要烧钱的企业,有时候则称需要烧很多钱的商业模式多数是伪命题;总起来说,这些行业通行的话术既不真诚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谈论这种问题的时候,他展现的是风险投资人这个集体里的自我,和其他人极为相似的那部分自我,也正是如此才无趣、保守,才安全。

但这决不意味着他是标准化的投资人模版,除了前述观点、表达和思考方式,如果继续罗列风投这份职业的规则或说一致性,想必能构建出完整的“投资人的集体自我”——比做事严肃低调,置于企业家身后,深入产业做研究与积累,维持与更多合作方的良好关系,寻求做更大的案子的机会……而以这个“自我”来审视朱啸虎,你会发现,他是个完全游离于此范畴之外的“他者”。他高调、锋利,不懔冲突争议,在投资执行中又十分保守、老派,某种意义上说,此人甚至拓展了投资人职业的边界,与此同时,他居然又在当下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直面他者,理解他者,悦纳他者,是充满偏见、竞争和利益争夺的商业世界正向进化的必然路径,而寻找一个行事离经叛道的他者在商业世界取得成功的逻辑,也才是朱啸虎的故事的价值所在。

打来处来

先来捋捋金沙江创投(下称“GSR”)的过往,或许能稍微厘清朱啸虎的投资“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的问题。从基金规模看,GSR的AUM曲线与很多基金大不相同。他们起步时间很早,创办时间是2004年,2006年公布第一期美元基金,7200万美元;2007年初公布第二期,2亿美金;2009年初第三期,3.8亿美元;2011年7月第四期,3.5亿美元;原本是个上升通道,既快且陡,募资、投资都很有效率,但随后节奏开始变化:2012年公布Opportunities IV,主投portfolio内企业,规模1.5亿美元;2015年第五期募资,规模宣称1.5亿美元,但未披露close信息;2018年的公开信息是“管理6支美元基金及2支人民币基金,合计管理规模约20亿美元”;2019年分别募了美元七期和人民币三期,据称规模分别在4亿美金和10亿人民币以上;这样算来,AUM超过25亿美元。

这里要拆解出好几个问题的线索。首先是时机,GSR创办的时间很早,契机是美元基金介入中国市场,他们比红杉、GGV、启明、北极光落地中国的时间都早,还曾一度被认为是美国老牌VC Mayfield Fund的代理人。从人员线索看,Mayfield Fund的邝伋荣(Kevin Fong)是关键人,他与伍伸俊、潘晓峰都有加拿大北电网络的工作经历,乃至后来朱啸虎跟伍伸俊结缘,也是在这家公司,当时GSR联合创办人林仁俊则干脆就常驻Mayfield硅谷的办公室。这种合作,在当时有普遍性,比如前英特尔投资部中国总监邝子平和已经在中国攒了几家基金的Gary Rieschel设立启明创投的时候,也是宣称联手西雅图VC机构Ignition Partners,类似案例也包括软银跟赛富、DCM与联想投资的合作。

但GSR不是“老钱”范儿,当时丁健喜欢强调团队的“土”,这句话怎么理解?打法上有些端倪,一个大动作就是重注LED,甚至喊出“史上最笃定LED产业风投”的口号。最初速度快,很多是押在这里,比如连续参与几轮晶能光电融资,额度都在千万美金级别,有说GSR前后下注超过1亿美金。推手正是伍伸俊,他曾担任多家由其投资的企业的董事长,并放言“大家知道拉手网有我们400万美元的投资,但是你们要知道,这(LED)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情”。话很横,也透出后来分家的端倪——拉手网正是记在朱啸虎和林仁俊名下,被寄予厚望的案子。以至于后来伍再往易美芯光加码的时候,分歧就是个显性的问题了,伍的说法是“吵架吵了几十天”。看看时间,朱啸虎被伍伸俊带入行是2007年,投资易美芯光是2009年,很难说后辈朱啸虎当下能跟伍伸俊有哪些重大摩擦,但二人走了两条岔道是毫无疑问,更关键的是,分歧就意味着新的可能性,回头看,也正是前述基金募资节奏生变的时期。

于是拆出第二个问题,变数。从关系结构说,变数出现在伍伸俊不断重注LED之后,但真正到2016年分家,还有个不短的过程,其中的决定性因素就是朱啸虎。他入行后也交了学费,兰亭集势、百姓网、拉手网都差一口气,2012年投到滴滴是转折,后面跟着饿了么、小红书、映客、ofo,但投资有延迟效应,声势变现少说需要几年。所以直到2016年,GSR才正式完成分家,分出两支:金沙江联合、金沙江资本,潘晓峰离开后其官网还保留了信息,伍伸俊的资料则撤掉了。解决了内部问题,基金也回到正轨,投资、募资曲线又拉了起来。

这里恰好切入第三点:基金规模。与规模密切相关的正是打法,或说策略。一个起步比很多美元基金都早的老牌VC,AUM却显而易见地小,落地更晚的启明和GGV的AUM分别是43亿美元和62亿美元,即便跟后来者比,2014年创办的高榕资本,到2018年到已经设立9只基金,管理规模达到22亿美元,数字甚至大过当时已创办14年的GSR。结果的反差,一方面受分家事件影响,另一方面则跟GSR独特的投资打法密不可分。

规模小,首先就意味着团队小,据说GSR全球三个办公室的全部人员不过50-60位,而deal team常年保持十余人。一个猎头告诉我,他们总会开放某些岗位招聘,却经常又推完就没了下文,“说明还是需求不强烈”。团队小,必然面对的问题就是覆盖面相对窄,因此在sourcing上就要全体动员。2012年投资滴滴前,朱啸虎联系到程维的渠道居然是微博私信,这很能说明问题,起码对当时朱啸虎的team——如果有team的话——来说,打法是没有完整体系的,2012年的市场竞争怎么理解?这么说吧,同期经纬的人海战术已经开花了:2011年张颖从搜狐招来的王华东就投到了陌陌,一年后,朱啸虎还在自己靠微博找创始人。

此外,关于朱啸虎用名气解决sourcing问题的结论也值得推敲。仔细分析的话,名声给朱啸虎或者GSR带来的更多在于品牌和系统竞争力上,至少从结果来看,名气、豪言都不是“投得到”的关键。带来最高回报的几个案子都与其名声无关,滴滴和饿了么分别通过是微博和线下活动搭上线,而后边的映客、ofo则是由被朱啸虎招来GSR,一度一年没出案子的罗斌找回来的。至于有些案子比如小电冲着朱啸虎名气给折扣,也是个听来刻奇的故事,除了让朱啸虎备受鼓舞,并不能给基金回报数字带来多少贡献。

要审视朱啸虎的打法,一个绝佳的、容易被忽视的坐标是伍伸俊。仔细观察GSR的外部变化,大概能看到朱啸虎对伍这位前辈是在方向上悖离,行为习惯上有延续。

两人最大的悖离是对产业投资的态度,伍伸俊是不折不扣的产业基金打法,早年豪赌LED,他捋着产业链从上到下投资了晶能光电、易美芯光、太时芯光、大连三维、晶和照明以及SunSunLighting等一系列公司,并放言此后5年,其投资的8家LED公司中一定会有一家百亿级企业,“然后他可以反过来把其他7家全部收购了。”可以认为伍打的就是一鱼多吃,赌的就是“中国GE”。

不知道现实中朱与伍在产业投资的态度上分歧有多大,但朱啸虎显然是没有循着产业投,可以说他到处开花,也可以认为其并未展现延续性——即便是在投资了饿了么、滴滴这样的小巨头之后。张旭豪曾在节目里问朱啸虎,说人家都是带着team做事,我看你老是一个人,难道行业研究你也自己来么,朱啸虎说我哪儿有时间做行研,做完行研,风口早过去了,当年投映客就是看见17直播爆了,才马上要求团队铺出去找直播案子,全部看一遍。这番话算是朱啸虎重战术、轻战略的集中体现,他对“长期投资”这种堪称共识的观念的轻视程度令人惊讶,他甚至告诉媒体说自己从不看太远,只看6个月就足够,当然这也可以认为是其投资方式决定的,既然选择了赌热点、爆点的打法,就得接受万物热度都会快速退潮的客观事实,有针对性地寻退路,哪怕公开喊话“几个月见分晓”招致骂声也全然不在乎。而即便这样,在执行中,他也很少下重注,单笔过千万美金在GSR就得算相对大的手笔,而在A轮之后的轮次里,也更喜欢做跟投。

此外,再次回头仔细观察伍伸俊的行事风格的话,也能看出些微妙的东西。比如早年在伍伸俊主导时期,GSR投资打法的典型特征就是速度快,当年外界对伍伸俊的评价就是,“认准了大势,对细节关注甚少”,这评价听来有点耳熟。再看下去,你会发现伍伸俊的语言方式似曾相识,当年GSR向LED企业SunSunLighting投资1000万美金,公司创始人孙建宁的说法是“公司不怎么样,产品还没有”,而伍伸俊则在签约仪式上兴奋地向人介绍孙建宁,“他是未来的中国首富。”

到去处去

即便“他者”朱啸虎挑战了投资关于“长期”的传统观念,但至少从结果来说,没人能质疑其成绩。朱啸虎跟周亚辉谈过业界标杆的问题:软银投资阿里;MIH南非投资腾讯,能赚到千亿美金以上;Benchmark投Uber,账面至少赚80亿美金;高瓴投资京东,则可能赚60亿美金。后边跟着那句话是“单笔赚10亿美金还比较容易,赚50亿美金难度非常高”。有人算过,“比较容易”的10亿美金案子,朱啸虎应该有两个:滴滴、饿了么。尤其是再考虑到GSR管理规模之低,这更显得成绩可观。

朱啸虎一直宣称欣赏Benchmark的古典式VC打法,欣赏Benchmark的投资人很多,简直是个政治正确的事情;朱啸虎还喜欢谈错失今日头条,错失今日头条的VC很多,非得去谈论错失的时候,谈字节跳动也是个政治正确的事情。

这两则俗典放在朱啸虎身上再看,实则是一码事,其中隐藏着朱啸虎的投资“往何处去”的暗语。先从头条谈起,我前段时间的文章里写过一个VC错失头条的想法,暂且摘录在此:

“那份坊间流传的2013年1月的头条BP,按照时间推算正是B轮融资的文件,里面给头条的定位是下一代数字媒体,并且分析了包括蘑菇街、豆瓣、微博Qzone、人人网的属性差异。但这一页有更关键的一句话叫‘足够大的市场:信息获取消费是足够大的市场,是高频、刚性的需求。领先者能达到千万DAU水平。’

问题就在于这个“千万DAU水平”,这是资方最介意的上限问题。关于B轮融资,后来也传过说包括红杉在内的机构觉得价格贵。对VC来说,贵的概念当然是相对的,评判标准就是你的上限,2020年市面上流传的数据是头条APP的DAU为1.2亿,头条系DAU超过6亿,比那份BP画的饼翻出去几百倍。所以与其说当时VC们对头条没看懂,倒不如说张一鸣和王琼当时自己就没搞懂。

所以国内大部分VC错失字节跳动根本是个没办法的事,因为严格意义上的窗口期只开了那一轮,并且所有人包括张一鸣王琼都没预见到未来,VC们并没有比其他人做出更加错误的判断。半年后红杉以10倍的价格追进去,就是个极难做出的选择了,再往后一轮,价格直接飙升到了100亿美金以上,对VC来说,门关上了。”

对朱啸虎来说,对很多VC来说,为什么字节跳动可以被当做一个政治正确的错失案例来使用,来谈论?因为这本质上不是错失,是注定投不到。投资要依赖思考,依赖判断,但对头条这个项目来说,其潜力是存在于理性思考和判断能力之外的。还是要反复强调这一点:VC错失头条B轮,其中根本不存在判断失误或错误。单单算法、技术对移动内容产品的加成都已经是个不存在于世界上的事物,是穷尽客观因素都不能推论出来的结果,遑论后来的字节跳动的诞生与业务边界变化。

头条案例中,用理性可把控的极限是什么呢?是红杉抢进去的C轮,在产品数据全面爆发的时刻追进去。但这里的投资门槛不仅在于判断,更在于基金规模,红杉敢于下注近1亿美金追投一个估值刚刚翻了10倍的项目,因为其时AUM近千亿人民币。但对很多VC来说,1亿美金本身就是不可执行的额度。用规模去捕捉理性判断极限之外的投资机会,这正是愈发规模化的late-stage VC的核心价值。

朱啸虎对早年错过京东的口径是“京东当初是个太过于烧钱的项目”,头条呢,是王琼投完了A轮带着B轮的机会而来,对GSR而言,B轮价格并不低,更要把账算得过来才行,所以呢,其实本质都是基金规模导致的打法边界够不到。

再来看看,朱啸虎一直推崇的小规模、高效率Benchmark式打法的核心是什么。这里有两层:一是要求能够继续押中超高回报案例;第二,AUM不能太大。但概率上说,规模小和押中超级项目本身是相悖的,拉长再看,想用相悖的原则在更长的周期里持续赢下去,概率只会更小。所以从逻辑上讲,如果GSR和朱啸虎不改变打法,继续做VC规模化潮流的“他者”,那么就只能继续笃信“人”的力量胜过系统、理性,但同时,也必然会在未来继续承担错失“头条”的风险。

保守的价值

现时不少VC喜欢组织企业家培训课程,一来展现投后服务硬实力,二来用圈子解决比较重要的sourcing问题,身段不那么僵硬的,会将其做成经营项目。朱啸虎当然不僵硬,但囿于人手,他时不时会单枪匹马走进各大培训机构讲讲课,走走穴。之前闹出“不投60后”的事情,也是在这么个场合,被批评一个点是课程收费,价格还不低。但现实地说,收费本身是个无可厚非的事情,尤其是对于极为务实的朱啸虎来说。当然朱啸虎不会这样描述自己,他给自己的评价叫“保守”。这个形容词用的也算诚恳,尤其是参考其投资表现来看。

朱啸虎之前曾挨过“制造to VC的庞氏骗局”的批评,他做过回应,正是在某个培训课程上,拆解过他的算账模版,在这里能看出关于“保守”的核心意义:回本。大意如下:两年回本的商业模式是庞氏骗局;1年回本可以投;6个月回本是标准;3个月回本是极好的商业模式。这里“3个月”谈的正是ofo,账估算得清清楚楚:一辆车成本200块,骑一次5毛钱,每天使用10次可得40天回本,加上维修成本,延长到60天,再加上丢失损耗,3个月回本。

但律人先律己,朱啸虎的保守是一以贯之的,不只算企业的账,他自己的账更加清楚。投资ofo的计算方式如下:校园市场是已经被证明过的市场,虽然不够大,但上限也能做到单日200万-300万单,这意味着几个亿规模的年度营收,够得到创业板上市标准。而校外市场可以视作红利,做成了,就是独角兽,做不成,基本盘就是创业板。

但对一个保守的投资人来说,比基本盘和红利市场更重要的是设置底限,朱啸虎的说法是实在不行就卖给滴滴,并对滴滴投资了ofo表示满意,说摩拜也找程维吃过饭,但自己毕竟作为早期投资人还是好说话。不过要注意的是,这番话是说在2017年年初,这个时间点很微妙,是审视朱啸虎做事风格的核心时间点。在那之前几个月,即2016年下半年,滴滴完成了对ofo的投资,那也正是朱啸虎放话“共享单车3个月内解决战斗”的时点。不论局中其他人怎么看待未来,对他来说,帮ofo引入滴滴已经是触及原本预设底限的选择了,所以“结束战斗”其实是由衷之言,要么赢,要么卖给滴滴。

随后情况急转直下,当年10月发生了滴滴空降高管南山力主ofo开通微信小程序,引发阿里介入,并最终导致ofo与滴滴决裂的事情。随后两个月内朱啸虎与戴威反目,将股份转给阿里套现走人。套现这件事被骂得很厉害,但按照投资职业伦理来说,在重重复杂的关系和责任里,选择首先为LP负责,及时离场,这是最道德的行为,也是最正确的选择。但这里要注意的是,朱啸虎及时离场的最根本原因是ofo与滴滴决裂,这是突破他心理底限的事件。所以,ofo在那之后能否与摩拜合并,以及是否还有其他退步,对朱啸虎来说根本不重要了。换句话说,朱啸虎能在ofo这个案子上全身而退,并不是因为他的判断更准确,反应更迅速,而是因为他更保守。

看来朱啸虎是不会变的,保守是他的舒适区,2019年GSR完成了最新的美元和人民币两只基金的募资,额度创了新高,从最近一年的投资情况来看,案例数量很高,但仍然是瞄准早期,小规模的快速投资。

保守可以说是朱啸虎几乎所有外在的行为基础。因为保守,所以选择了古典VC的打法不动摇,也使得他更加专注,选择出一条通畅又狭窄的车道,无视他人,一路狂奔,这甚至是其在某些时刻表现得锋利乃至粗鲁的基础。一个投资人的保守反而令其成为风险投资这块土地上的“他者”,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这真是刚刚过去的狂热年代留给我们最具现实主义感的、最好的故事。

注:本文转载自猎云网(微信号:ilieyun),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成都威尔德公司承接各种互联网业务-帮助中小企业转型互联网加- 版权声明 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成都威尔德公司承接各种互联网业务-帮助中小企业转型互联网加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威尔德编辑成都威尔德公司承接各种互联网业务-帮助中小企业转型互联网加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成都威尔德公司承接各种互联网业务-帮助中小企业转型互联网加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4、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威尔德编辑成都威尔德公司承接各种互联网业务-帮助中小企业转型互联网加的同意。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
最新回复 (0)
只看楼主
全部楼主
    • 成都威尔德公司承接各种互联网业务-帮助中小企业转型互联网加
      2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QQ登录
返回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发邮件(673011635@qq.com)告知我们,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