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外贸供给涌入,表面平静的电商江湖「暗流汹涌」 行业新闻

新闻机器人 12小时前 1598

“外卖红黄大战,东子在道德制高点搅动风云,主要群众都站京东这边。”

最近京东每一次发声,都能精准攻下舆论高地,就连制造业保卫战中,京东第一时间公布的2000亿采购出口转内销商品计划也抢占了舆论主动权:内销的救命稻草,卷不过拼多多,就抱紧京东。

外界议论之余,双方剑拔弩张的竞争局势似乎又被重新摆到台面上来。

打了将近一年半的价格战后,去年下半年各平台都同时回归到自己擅长的领域:抖音放弃低价,淘天回归品牌,京东靠3C家电国补"躺平",拼多多维持低价竞争力。

然而,今年关税战加剧了国内的产能过剩,许多人担心,如果这部分过剩的产能和库存通过“出口转内销”的形式进入国内市场,会不会又在国内电商平台中掀起一阵“腥风血雨”式的竞争?而谁又将成为这场战争中最大的获益者?

京东是外贸人的第一选择吗?

过去几周,京东率先喊出了2000亿出口转内销采购计划,拼多多、淘宝、抖音也积极扶持外贸商家入驻,且给到流量倾斜。

从声量上看,作为平台的京东似乎跑赢了老大和老二,这难道真的是口号喊得最响的缘故吗?业内人士李方告诉雷峰网,京东当下最关键的是挽回自己的声誉,事可以做7分,但营销功夫一定要做足。

坊间相传,老刘现在非常焦虑,已经开始跟零售C3部门负责人开周例会了。换作以前,老刘都不会跟C2级的人开周例会。

京东如此着急的背后,是京东四处受敌,其零售收入增长更是逐年放缓,从2021年的16.2%掉到2022年的7.3%,2023年时增速只剩1.7%,基本没怎么增长。2024年国补的出现救了京东,其增速又回到了7.5%。

而从形式上看,拼多多、淘宝天猫更多的是扶持商家入驻、流量倾斜,但京东是直接一次性采购,逻辑不一样。过去,多数传统外贸工厂习惯坐等接单,但内销需要走渠道和营销,不会营销和运营的外贸企业根本玩不转。

内销和外贸整个“打法”又是两套逻辑,如果一家企业之前就既做外贸、又做内销,现在把内销的比重扩大一些,这是可能做到的。但如果之前纯做外贸,直接转内贸,不太现实。

京东这种先采后卖、赚利差的逻辑,则正好适配这些纯外贸企业。“我直接跟你买,会比你自己去卖更简单省事。商家为了清货,肯定是最方便就卖给谁,如果是自己入驻去卖,还要负责运营、售后,还要压更长的账期。”一位电商从业者说道。

当下市场对京东另一个关注的焦点是,家电以旧换新范围会不会扩大,出口转内销的商品能不能拿到国家补贴。

这个问题,对京东是一个极大的“变数”。

去年Q4,京东就吃到了国补50%的份额。市场分析师李峰认为,当下扩大内需要下猛药,如果出口转内销能接入国补,京东会是这波供给迁移的最大受益者,GMV增幅预计会加大。

根据分析师测算,受益于国补,今年一季度京东的GMV会更强,预计有12%、13%的增长,其中3月份家电手机品类会有20%的增长;相比之下,淘天一季度增长预计只有4%、5%左右。(欢迎对电商平台感兴趣的业者添加微信 qqw_501 交流。)

目前,京东出口转内销专项活动仍在持续扩大招商。一位京东服务商陈阳告诉雷峰网,京东动用了多个渠道来消化这些外贸商品,销量也一直在增长,但价格普遍比国内的同品便宜一半多。

京东堪称严酷又强硬的压价手段,令不少外贸人对京东颇有微词。

坊间有说法称,京东采销团队在义乌连夜抢货,某外贸电动滑板厂商在谈判时被要求商品定价必须低于淘宝同款15%,可他们给亚马逊的出厂价都比这个价格高不少,而采销还在仓库里挑挑拣拣:“价格不到位,是没流量扶持的。”

这波内销潮之下,一些厂家为了少承担风险、快速清货,只能亏本甩卖。据报道,浙江绍兴某纺织厂因美国客户取消50万件衬衫订单,资金链濒临断裂,京东以成本价的80%一次性采购,使得该企业得以喘息。

分析人士李峰告诉雷峰网,想一次性甩货出去来快速回笼资金,京东是一个好选择。但是一些有能力且想自己运营店铺外贸企业,不太会选择入驻京东。

最关键的原因是,京东的流量远比拼多多、抖音、阿里都低得多,且流量权重大多掌握在京东自营手里。

数据上看,2019-2021年阿里用户平均消费频次高达18次,但同样时间段内京东是全年8次,到2023年时用户消费频次继续下滑到7次。

也就是说过去三四年间,京东的用户数量几乎没有增长,用户不涨,场景不涨,收入也基本维持在3%-5%的区间内摇摆波动。

这部分增长的利润,是怎么来的呢?

接近京东人士张思向雷峰网透露,京东利润增长相当于是通过勒家电品牌勒出来的,京东采销之前“把刀架在品牌的脖子上”让他们降价,做活动时也总是让商家自己贴钱补,不补就不给上渠道。另外得益于国补,一部标价6000元的手机在京东上能够享受500元的国补,国补一旦停了,京东就没那么好过了。

大量供给涌入,谁是最大的获益者?

一种观点认为,这几年国内产能过剩才会出口,但出口转内销本质还是产能过剩,最后仍然是存量博弈,会内卷得更严重。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外贸转内销商家将带来约1200万新增SKU,其中家居、小家电、服装三大品类占比超65%。

如此大规模的SKU涌入,对那些产品力和创新力不强的商家来说,就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以鞋子为例,以前按内销标准来做一模一样的产品,国内的鞋底做的薄一些、轻一些,料用的差一些,成本就降下来了。

而那些有一定运营能力的跨境商家,他们面临的问题不是怎么在国内把品牌做起来,而是怎么把库存以更合理的价格甩出去。相比淘宝、京东这种流量阶层固化、不容易起量的平台,大多外贸商家可能会选择入驻拼多多这种流量更大的平台。

雷峰网了解到,拼多多主站推荐一直有多个小组进行赛马,逻辑就是全站的流量分配给各小组一定的份额进行PK,具体优化什么参数,每个二级负责人和小组长都可以自己拆,最后只考核增量GMV。(欢迎对电商平台感兴趣的业者添加微信 qqw_501 交流。)

围绕增量GMV不停的测试赛马最后形成了一个结果:优化增量GMV的最佳路径是优化转化率。也就是说,拼多多在做一件事情是让商家卖货有更高的确定性。只要价格到位了,确定性会拉长。

数据上看,从2020年开始拼多多的AOV(平均订单价值)大概是1%左右的yoy增长,客单连续5年平均是51-53元左右,而用户的订单数也从2020年的每年41单到2024年的87单。

当下拼多多已经有不少外贸品开始大降价清货,大量出口美国的啄木鸟防晒衣在经销商的马甲下,放出了1.94元的低价。据雷峰网观察到,部分品牌出口的外贸品其实也被架到了抖音直播间,98元的阿迪达斯挎包、79元一双回力,甚至有29元一双碳板跑鞋。

在过去一年间,每天有38亿流量涌入抖音直播间,每10分钟就诞生一款百万爆品。这块肥肉,让不少外贸商家垂涎已久。

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了解到,去年9月份之后,抖音转头重新去做内容,发生了两个变化:

一是抖音把电商的加载率放宽了,比如原来100条视频里可能有12条是跟电商相关的,现在放宽到了15条。二是抖音把内循环和外循环的团队打通了。

所谓外循环,是品牌在抖音打广告但是不在抖音变现,而内循环是既在抖音打广告又在抖音变现。这两个部分打通之后,内循环的效率会比外循环更高,因此会侵蚀一部分外循环。

分析师秦风认为,这两个变化会导致抖音的电商流量变多,而这是阿里很难去阻击的。之前大家普遍预估今年一季度阿里的GMV增速是4-5%,而抖音会掉到20%以下。但据一季度测算来看,抖音的增速还是在20%以上。

不过,外贸商家在抖音要面对的关键课题是:接近40%-50%的退货率,这对急于清理库存的商家,并不友好。

一位从业者杨洋告诉雷峰网,抖音里实际上真正做出口的企业不多,抖音电商运营太复杂了,工厂基本上搞不定。另外视频内容是一块很大的成本,而且没多少商家能真正玩的明白,稳定性又很差,普通外贸商家更做不了这些,除非是那种工贸一体的商家。

眼下各个平台还在积极深入产业带,派专业团队驻厂选品,联合“改造”商品。

上述市场分析师李峰向雷峰网透露,出口转内销一定是利好拼多多的,但各家平台现在到底能抢到多少供给没有定论,目前来看是比较分散,大家都能吃到一点量。

出口转内销,仍有不少难题

不同于京东和美团打得如火如荼的口水战,出口转内销虽然带来了一些新机,但外贸行业还是集体进入了一场静默期。

两周前,东莞一家外贸公司一早全员集合,放国歌,一阵沉默后,厂长开始宣布放假事宜。这也是大部分珠三角外贸公司的一个缩影。

虽然出口转内销计划成为外贸业救急的一个出口,但大多数外贸人对此并不乐观:“内销当然是好事,但是杯水车薪。”

从2024年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结构来看,机电产品出口额占比约45%,主要有消费电子如手机、电脑,以及家电、机械设备等。而服装、纺织品、家具、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比约25%。

但这些受关税伤害值最大的出口商品,大部分是没法直接转内销的。

一个是,许多产品在内销时没有市场。美国人喜爱体育运动,像棒球、网球、保龄球、滑水板、冰壶等这些产品在美国很普及,但在国内却鲜有人问津,产品内销十分艰难。

另一个是,像服装、纺织一类,国内和美国完全是两套标准。譬如欧美市场热销的服装、大码鞋履,版型都偏大,大部分中国人是穿不下的。

据一家从事床上用品的跨境商家表示,其出口美国的面料尺寸都不符合国内,只能探索出口欧洲和拉美等货盘相对吻合的国家。即便内销转型,竞争也更激烈,品牌商对代工厂的压价更狠,利润不足出口订单的一半。

利润空间压缩,出口退税取消导致成本上升,也是一些外贸人不愿意转的原因。

以野马电池为例,其外贸业务占比非常高,其中出口欧盟的产品占比50%,出口北美的产品占比20%。那么,野马电池能否出口转内销呢?

“够呛。”

资深跨境人士廖舜提到,野马生产电池本身是不赚钱的,它主要靠出口退税盈利,2017年他的出口退税金额占到了净利润的166%,也就是说,如果没有退税,它就是一家亏损的企业。(欢迎对电商平台感兴趣的业者添加微信 qqw_501 交流。)

市场人士测算,乐观的话预计只有30-40%外贸商品能找到内销出路,而且策略就是靠降价清库存。

“内销的标准比外贸产品要低很多,很多外贸产品需要通过各种测试,跟国内同款产品相比,成本可能要高出近1/3,没办法在内销市场上竞争。转内销如果不打骨折的话,卖不动。”

国内产品在价格上本就处于劣势,许多出口美国的商品价格很高。比如,洗碗用的丝瓜络,在国外能卖18美元一个,而国内拼多多上仅卖一两元。老干妈国内210克一瓶约8元,国外则为13美元左右。

TEMU商家芳芳告诉雷峰网,出口转内销最容易卖的是盘子、勺子、玩具等标品类产品,但价格肯定是腰斩的,比如一款外贸毛巾至少要降价30%才能最快清掉。

如果降价就能出掉堆在仓库的货,绝大部分外贸老板是愿意割肉的。

但问题是,大量非标品的出口产品设计并不符合国内,这就得重新设计和调整。这对不少外贸工厂来说,又是一道门槛。

“我们做不到那么快地调整生产线。在1个月内转变整个供应链简直是天方夜谭。”东莞纺织厂程晓峰认为,即便把出口外贸这部分改了再转成内销,但内销本身压力就大、价格又卷,最后可能亏得更多,得不偿失。

写在最后

这场由关税引发的危机还在持续,有人选择断臂求生,有人逆势突围。

内销虽有种种困难,但从长远的一面来看,过去外贸企业长期依赖代工,这场变动也能倒逼产业升级,迫使更多外贸企业建立品牌、研发新品。

正如经济学家万喆所言:“这不仅是应急之策,更是构建自主可控供应链的必经之路。”

欢迎对电商平台感兴趣的业者添加微信 qqw_501 交流。

注:本文涉及的李峰、张思、秦风、廖舜、芳芳、程晓峰等所有人名均为化名。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注:本文转载自雷锋网,如需转载请至雷锋网官网申请授权,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成都威尔德公司承接各种互联网业务-帮助中小企业转型互联网加- 版权声明 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成都威尔德公司承接各种互联网业务-帮助中小企业转型互联网加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新闻机器人成都威尔德公司承接各种互联网业务-帮助中小企业转型互联网加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成都威尔德公司承接各种互联网业务-帮助中小企业转型互联网加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4、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新闻机器人成都威尔德公司承接各种互联网业务-帮助中小企业转型互联网加的同意。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
最新回复 (0)
只看楼主
全部楼主
    • 成都威尔德公司承接各种互联网业务-帮助中小企业转型互联网加
      2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QQ登录
返回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发邮件(673011635@qq.com)告知我们,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